本文发表于2018年5月21日。作者:出海领航创始人、知名国际化业务实战专家 黄兆华。
二、关于海外业务发展路径
一般而言,中国企业走向海外有三条路径可走,即自我成长、战略合作、海外并购。
近期美国对中国企业发起的海外并购陡然收紧,2018年开年以来,至少有5宗中国企业发起的海外并购因为CFIUS的阻挠而终止。而中国高科技企业赴美投资并购是被CFIUS否决的重灾区,这也和美国正在针对《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的高科技领域进行的重点围堵高度一致。
与此同时,欧洲国家,尤其中国企业开展海外技术收购的重要目的国德国,在美的收购库卡、吉利汽车收购戴姆勒集团股权等重量级并购之后,对来自中国的投资监管也显得大为谨慎。
虽然在中美联合声明中有如下表述:“双方同意鼓励双向投资,将努力创造公平竞争营商环境”,但要对中国收购美国的敏感技术做出实质性的政策改变,恐怕仅仅是一厢情愿的美好愿望。
中国企业未来赴美、赴欧开展收购尤其是高技术领域的并购将面临更加严苛的考验。
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调研徐工集团、烽火科技等企业时曾深刻指出:“关键技术、一些基础性的东西,人家是不会给你的,你跟人家要,有句话叫与虎谋皮”。“还要立足我们自身,这方面要有耐心,要有定力去发展,这个是创新驱动”。“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要摒弃幻想,自力更生”。
可以预见,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中国企业的海外收购尤其是在高科技领域的海外并购将进入一段低潮期,自力更生、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将更加凸显。
三、关于海外业务经营方式
前一阶段国际环境的波诡云谲,尤其是“中兴事件”的爆发,暴露出了中国企业在管理上的软肋,给中国出海企业敲响了重重的警钟。
就连中兴通讯这样年营业收入超过千亿,开展海外业务超过20年的企业,也存在如此之多的管理漏洞,在外部的风险面前显得如此不堪一击。其他中国企业又能比中兴高明多少呢?
面对海外市场,要想有更大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充满敬畏之心,必须树立底线思维,必须加强专业化和精细化管理。
中国出海企业在业务战略的科学性、业务管控模式设计的合理性、海外人才培养的前瞻性、尤其是在海外风险管控、海外合规性管理、知识产权管理、企业社会责任等领域存在明显短板,未来还需要大力改善。
最后,有必要表达的一个观点:一直以来,每到外部环境险恶的时候,社会的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就大幅抬头,一些极端的言论就会出现。
任正非先生的思考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我们要正视美国的强大,看到差距,坚定地向美国学习,永远不要让反美情绪主导我们的工作。在社会上不要支持民粹主义,在内部不允许出现民粹,至少不允许它有言论的机会。全体员工要有危机感,不能盲目乐观,不能有狭隘的民族主义。”
这才是真正的强者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