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黄少青,出海领航合伙人,近20年海外市场营销实战经验,深耕东南亚、印度和北美市场。
美国德克萨斯州农工大学Mays商学院 EMBA
欢迎添加作者微信交流:13978004370


墨西哥前总统波费里奥·迪亚斯曾说过:“可怜的墨西哥,离上帝太远,离美国太近”。而如今,时过境迁,“离美国太近”的含义悄然发生着改变......

墨西哥因其自身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人力成本低、又靠近美国等基础条件,借助1994年生效的《北美自贸协定》(NAFTA)、2020年生效的《美墨加协定》(USMCA),进入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区,大幅拉动了墨西哥的经济成长。
 

最近几年, 得益于美国极力推行的 “三岸”(回岸制造、近岸外包、友岸外包)的供应链调整和重塑战略,墨西哥吸收的国外直接投资额持续快速增长:2023年达到360.58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其中来自美国的投资占比最高,达到38%;与美国的贸易额2023年2月超过中国,成为美国的最大贸易伙伴,2023年与美国的双边贸易额超过7000亿美元;2023年出口美国商品金额超过4700亿美元,占墨西哥所有出口商品金额的78.3%。

2018年美国对中国发起贸易战,大幅提升了中国产品出口美国的关税。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企业进一步加大了在墨西哥的投资,其重要的目的是把墨西哥作为进军美国市场的连接器和中转站。新冠疫情之后,更多中国企业走向海外、寻找海外投资机会,墨西哥是中国企业最重要的的海外投资热土之一。

与此同时,墨西哥政府最近的政策取向以及充满变数的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给中国企业在墨西哥的投资前景蒙上厚重的阴影。

墨西哥政府近期连续采取行动,2023年8月对非自由贸易协定贸易伙伴上调多种产品关税至25%;2024年4月23日起对非自由贸易协定贸易伙伴再次上调涉及钢铁、铝材、电气材料等多种进口产品的关税,税率为5%~50%。中国是墨西哥的非自由贸易协定贸易伙伴,出口墨西哥的上述产品都遭受到关税上调。

2024年7月10日,美国和墨西哥又宣布一项新措施,以实施所谓“北美熔化和浇注”的钢铁标准,阻止中国和其他通过墨西哥运输产品的国家规避美国对于钢铁和铝征收的关税。这似乎是墨西哥跟随美国政策,参与对中国遏制的最新例证。

2024年11月将选举产生新一届美国总统,新总统将在2025年1月20日宣誓就职。根据目前选举态势,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获胜的机率很大。特朗普在上一任期就给墨西哥很大压力,又在最近的竞选活动中声称:“如果(特朗普)赢得2024美国大选,将对中国企业在墨西哥生产的汽车征收100%的关税,让中方无法在美国销售这些汽车”。

近期在服务中国出海企业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不少中国企业对前往墨西哥开展投资经营产生了诸多疑虑,如:
  • 墨西哥吸引外资的火热状态能维持多久?是持久繁荣还是昙花一现?
  • 将来墨西哥会不会频繁地提高关税或采取其他不友好措施,导致在当地投资的中国企业运营困难?
  • 在美国的压力下,到墨投资的中国企业利益是否会得到有效保护?在极端的情景之下是否会被“收割”?

笔者曾在北美地区(包括墨西哥)工作5年,特意梳理了有关墨西哥经济发展历史的研究和文献,试图解析墨西哥经济发展的过去、现状和未来,以期为中国企业在墨西哥的投资发展提供一定的视角和参考。
 
第一部分
 
《北美自贸协定》生效之前的墨西哥经济发展简史


墨西哥在19世纪70年代开始了早期现代化的启动阶段,之后历经进口替代工业化、出口导向工业化,在不同时期的世界经济局势下,做出各种尝试来推进现代化进程,并取得一定的进展,但最终都因政治危机或债务危机而中断。

1、墨西哥第一次现代化浪潮(1870年代——1910):出口飞地现代化

19世纪下半期,世界经济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出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及随之而来的第一次经济全球化浪潮。在这个浪潮的冲击下,墨西哥于19世纪70年代开始了早期现代化的启动阶段。这是一个外围国家依附性现代化进程的开始,是墨西哥的第一次现代化浪潮。

第一次现代化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墨西哥当时的现代化主要靠的是外国资本,投资的2/3都来自外国,主要是美国。外国资本主要投在矿业、铁路和出口农业,这样就在一个传统的、落后的、庄园—村社自给自足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墨西哥国土上,出现了一块块外国人所有、由外国人经营、面向出口、同国内经济部门相割裂的“矿业飞地”、“铁路飞地”和“农业飞地”。这是一种在外国控制下的、本国企业界很少参与的、同本国其余经济部门相割裂的、以初级产品出口为基础的“出口飞地现代化”模式。

上述特点决定了当时的墨西哥经济是脆弱的。首先,实行面向国外市场的方针意味着墨西哥的工业不能不遭遇国外的竞争;其次,在“飞地”经济条件下,其所需资本的储蓄和积累,基本上都在外国人手里,随时都有返回外国的可能;再次,初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交换条件一天天恶化。

墨西哥所需外国工业品的进口价格增长了51%,而墨西哥的初级产品出口价格却只增长了28% 。由于这些不利条件,墨西哥的初级产品出口导向经济尽管一度出现繁荣,但到20世纪初终于走向衰落,并出现恶性通货膨胀。到1905年以后,政治上的和经济上的混乱已经笼罩整个墨西哥,各种矛盾都一起激化起来,革命的形势终于成熟。随着1910年革命爆发,墨西哥第一次现代化进程也就中断了。

2、第二次现代化浪潮(1940——1980):墨西哥的进口替代工业化

自1910年革命开始后,墨西哥人民用持续30年之久的革命与改革,由自发到自觉,逐步发展出自觉性进口替代工业化的模式。在此后的40年中,墨西哥的进口替代工业化进程,大致经历了工业革命起飞、进口替代工业化稳定发展和进口替代工业化危机三个阶段。

1940年至1950年是进口替代工业化起飞阶段。从1940年卡马乔任总统开始,一场举国一致的工业化运动蓬勃兴起。这是一个主要发展非耐用消费品的“进口替代”工业化阶段,墨西哥的纺织、粮食加工、化学、啤酒、水泥、钢铁等工业都发展很快。政府的所有政策都以工业为优先;由国家举办基础设施,为工业企业提供廉价的能源和服务。为了对付外国的竞争,墨西哥政府实行严格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由于国家的保护和国家的直接投资,墨西哥的工业增长很快,制造业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8.2%。因此,这个“非耐用消费品进口替代阶段”,亦称“加速工业化阶段”或“进口替代工业化的轻松阶段” 。

1954年至1970年是进口替代工业化稳定发展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美国侵朝战争结束后,美国发生经济危机,过去从战争得到好处的墨西哥经济状况也因此陷入困境。为此,墨西哥政府决定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要求,实行“稳定发展计划”,但仍坚持自主发展的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不变,并把上一阶段的非耐用消费品进口替代推进到中间产品和部分资本货物的进口替代阶段。

在这个阶段,政府一方面通过财政补贴,减免税收以及公共基础设施(电力、铁路、石油)和公共服务低收费政策,大力促进私人经济部门的国内储蓄,并通过税收政策奖励其利润的再投资;另一方面又加大国家的投资力度,将电力工业、硫磺工业和各石油公司都实行了国有化,而且还分别于1962年和1966年开始实施雄心勃勃的“汽车工业一体化计划”和“国家北部边境工业化计划”。

由于实行了上述工业化政策,墨西哥经济取得了为时10余年的稳定高速增长的突出成就,年均增长率达到7.1%,其中工业部门的年均增长率达到8.6%。被誉为“墨西哥奇迹”。

1970年至1982年是进口替代工业化危机阶段。60年代末,墨西哥经济开始出现政治经济危机:墨西哥城爆发了大规模反对社会不公正的学生运动;制造业增长率下降了三分之一;农业增长率几乎下降了一半。同时在国际上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美国尼克松政府宣布实行新的对外经济政策,宣布美元大幅度贬值,对外国进口商品一律征收10%的附加税,中止美元兑换黄金,国际金融市场一片混乱。

1970年上台的墨西哥总统埃切维里亚在国内增加公共投资,大力发展国有企业;在国际上大力开展外交活动,为建立公正而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而斗争,废除有损于非工业国家出口的贸易政策。成倍增长的公共投资保持了可观的经济发展速度,但同时也使政府的财政赤字急剧上升,6年间增长了近8倍。

此时期墨西哥的对外贸易不但不能创汇,反而带来日益严重的逆差,贸易赤字以每年27%的增长率逐年增长 。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政府不得不大量吸收外资和举借外债,公共外债从1970年的32亿美元猛增至1976年的196亿美元,通货膨胀率从1972年的5.6%猛增至20%以上。在农村,由于改革失败,农业更加衰落,1975年以后,竟然每年要进口粮食750多万吨。到1975-1976年,墨西哥经济已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

1976年至1982年进口替代工业化走向终结的阶段。原因是石油工业剧烈波动最终引发债务危机,从而宣告墨西哥进口替代工业化的终结。1976年墨西哥发现了新的大规模石油资源 ,墨西哥靠着石油出口的支持得以暂时走出危机,并提出了一个以石油工业为基础,促进整个工业发展,特别是要促进资本货物和中间产品“进口替代”、全面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计划。但庞大的石油工业发展和经济高速增长所需要发展的其他重点项目,都需要越来越多的进口资本货物和进口原材料,最终带来了巨额的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

面对严重的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墨西哥政府的唯一选择就是举借外债。结果,墨西哥的外债急剧上升,从1978年的300亿美元上升至1982年的800多亿美元。年通货膨胀率也从70年代中期的20%上升至1982年的100%。80年代以前因为有战略商品石油的丰厚收益作担保,尽管情况严重,墨西哥的高速增长仍勉强可以维持。但到了1981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一下子就跌了12%,当年墨西哥就损失六、七十亿美元。1982年,墨西哥的石油收入又从270亿美元降至140亿美元。再加上1979年美国突然改变金融政策,发生了所谓“沃尔克休克”事件,国际贷款利率急剧上升,墨西哥的外汇储备已剧减到危险线以下,没有办法支付当年到期的债务本息268亿美元,不得不在1982年8月宣布暂停偿还外债,无限期关闭外汇市场,从而爆发了墨西哥历史上最大的一场债务危机。

在进口替代工业化运动的推动下,墨西哥经过40年自主现代化进程,曾经实现了以“墨西哥奇迹”著称的经济高速发展,使墨西哥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工业生产总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由1940年的25.1%上升到1979年的38.5%;农业生产总值相应由19.4%下降到9.0% ;墨西哥已从一个农矿业国家转变成一个中等程度的工业化国家,成了拉丁美洲第一位的石油生产和出口国,第二位的制造业生产国,并实现了经济的多样化,基本上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工业生产体系,技术自主程度和满足大多数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能力,也都有所提高。

但是,这个曾经使墨西哥人感到无比骄傲的现代化进程却被严重的债务危机所打断了。债务危机爆发后,墨西哥经济的年增长率直线下降,从1981年的7.9%下降到1982年的-0.5%,1983年,更下降到-5.3%;墨西哥的工业化,仍然是一种“未完成的工业化”。

3、第三次现代化浪潮(1982-1994):新自由主义的出口导向工业化战略

在1982年债务危机爆发后,墨西哥政府(1982~1988)即着手进行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改革,如缩减政府开支、大大减少进口、增加税收、实行比索贬值、增加出口、消减对基本食品供应的补贴、消减保健和教育服务等。数百家被认为无利可图的国有企业,不是被卖给私人,就是被关闭。但经济改革的效果并不好,经济情况更加恶化。

针对这种情况,1988年当选墨西哥总统的萨利纳斯更加高举现代化的旗帜,提出了一个庞大的“全国经济、政治现代化计划”,并在现代化的旗帜下,按照“华盛顿共识” 的要求,进行了休克式的宏观经济的自由主义改革,被称作墨西哥的所谓“第三次现代化浪潮” 。

在第三次现代化浪潮中,萨利纳斯实行新自由主义的出口导向工业化战略:(1)村社土地私有化改革。1992年颁布了新的《土地法》,允许占全国农民60%的村社社员抵押、租赁和买卖土地,实行村社土地的私有化。(2)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到1994年,除墨西哥石油公司、联邦电力委员会、国家铁路总局、电报总局、水电及煤气公司、国家货币印刷所、墨西哥银行等11家企业继续由国家控制外,其余的大型国有企业都已拍卖,国有企业的总数从1982年的1155家减少至1993年末的210家。(3)贸易自由化改革。在债务危机的重压下,墨西哥无论在资金上还是在技术上都加深了对美国的依赖,不得不全面调整外贸政策。到1987年,墨西哥的平均关税率已从1985年的28%降至1992年的12.5%。墨西哥贸易自由化进程的顶峰是美、加、墨三国“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1994年1月,该协定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最终目标是实行三国之间的零关税自由贸易制度。(4)实行金融开放政策。除了13个专属国家投资领域和6个专属墨西哥人投资领域之外,再没有别的任何限制。外国资本的自由流通成了新出口导向工业化的主要资金来源。


萨利纳斯的改革曾一度取得较好的效果,萨利纳斯执政期间的年均经济增长率超过3%;政府的财政状况获得重大改善,在1994年12月召开的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曾被树为“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成功的典型”。但是,就在这个会议结束不久,墨西哥即爆发了惊震世界的金融危机:几天之内,比索贬值60%,股票指数猛跌,美元抢购一空,资金大量外逃,金融市场一片混乱。经克林顿政府动员500亿美元的紧急援救,危机才得以控制。即使如此,这次危机给墨西哥造成的损失是十分巨大的,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7%,消费品进口减少一半,通货膨胀率骤然上升,超过了50%,利率也猛涨到60%以上,失业人口超过200万。又一场经济灾难降临到墨西哥人民头上。

从1870年代到1994年,墨西哥历经100多年,进行了各种尝试推进自己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但由于各种原因,墨西哥现代化进程屡次陷入危机,造成中断。接下来墨西哥迎来了《北美自贸协定》。这协定基本上确定了墨西哥经济未来发展的框架和方向。

 

第二部分
 

《北美自贸协定》给墨西哥经济带来的影响


《北美自贸协定》(NAFTA)于1994年1月1日生效。自此, NAFTA 对墨西哥经济产生了诸多影响,其便利的贸易和投资措施 , 尤其为稳定区域自由贸易和推动墨西哥的改革开放起到了实质性的作用。

在NAFTA之前,墨西哥已经进行了各种尝试推进自己国家现代化进程,最终都因政治危机或债务危机而中断。其中出口导向工业化战略失败,导致了1994年年底的严重债务危机。美国克林顿政府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给墨西哥紧急援助,解决了债务危机。所以墨西哥自然选择跟随美国的政策,加入北美自贸区。

(一) 积极的影响

1. 刺激了经济的增长。自 1995年从金融危机中恢复以来, 墨西哥经济增长率一直高于整个拉美地区。据统计, 1996~2002年年均增长率为4 %, 其中2000 年的增长率高达6.9 %。2001 年以后, 由于受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 墨西哥经济增长下降, 2001年GDP下降1.3 % , 2002年增长1.9 % , 2003年为11.3 %。1996~2002年, 阿根廷、巴西和智利的GDP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3 %、2.0 %和3.7 %。在上述4个拉美国家中, 墨西哥的年均经济增长率是最高的 , 这显然与NAFTA有着密切的关系。

2. 降低了通货膨胀率。1995年墨西哥通货膨胀率最高时达到52 % , 到2002年下降到 4.4 % , 2003年又降到4 %, 是34年来的最低水平。

3. 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增长。NAFTA 生效10年来 , 区域内贸易额由 1993年的3060亿美元增加到2002年的6210亿美元。其中, 墨西哥对美国的出口额由1994年的 510.6亿美元扩大到2002年的1430亿美元, 增长了近2倍, 墨西哥对加拿大的出口也有了较大增长。

4. 吸收大量外资。加入NAFTA 以后, 墨西哥从两方面吸引外资。第一, 各行各业的资金都可以自由进出。第二, 解除贸易壁垒。结果, 美国在墨西哥增加了长期投资。1994 年以来 , 墨西哥共得到1240亿美元的外国投资。每年平均吸纳120亿美元的国外直接投资(FDI) , 这比墨西哥在 1984~1994年所得到的FDI高出4倍以上。

5. NAFTA 对墨西哥度过1994~1995 年金融危机起了重要作用。1994年墨西哥遭受金融危机时, 美国克林顿政府立即进行干预, 动用外汇稳定基金, 向墨西哥提供了 200 亿美元的贷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也向墨西哥提供了紧急贷款。近500 亿美元的国际援助对平息危机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在美国的帮助下 , 墨西哥只用了7个月时间就稳定了金融形势, 并重返资本市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里茨教授认为, 墨西哥能够从 1994 年12月的金融危机中很快复苏,主要得益于在 NAFTA 的推动下与美国进行的贸易, 而不是华尔街的金融家们的经济援助。

墨西哥前总统福克斯对美国《商业周刊》说:“NAFTA为我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他还自豪地指出,  NAFTA实施10年后,墨西哥的GDP为5940亿美元, 已从12年前世界排名的第15位跃居第9位。他说: “NAFTA 给了我们工作, 也给了我们知识、经验和技术。”

世界银行特别指出, 如果没有NAFTA , 2004年墨西哥的出口会比当时实际的出口少25 % , FDI会少40 %。

(二) 微小的影响

在墨西哥预期的另外两个目标上, 即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NAFTA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 或者说是没有起作用。

首先, NAFTA在扩大就业方面基本没有发挥作用, 只是导致了就业在部门间的转移。10 年间, NAFTA 为墨西哥北部出口加工区创造了75万个就业机会, 工人增加了2倍多。但生产主要仍集中在墨美边境城市。世界银行负责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事务的副行长费兰蒂说, NAFTA对墨西哥北部地区来说是个福音, 使该地区的制造业蓬勃发展, 然而对墨西哥其他地区几乎没什么影响。

墨西哥贫困率没有下降。在过去10年里, 尽管墨西哥的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4% , 但贫困率却没有下降, 贫困人口仍占全国总人口的 1/ 4。人们过去一直期望NAFTA能够缩小美国和它的南部邻居之间的收入差距, 但事实是这一差距在NAFTA生效后的10年里却扩大了10.6 %, 墨西哥的实际工资年均下降了0.2 %, 结果导致了移民压力巨大。

其次, 在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方面, 墨西哥依旧没有取得进步。世界银行的报告指出 , “在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方面, 墨西哥不仅落后于NAFTA的贸易伙伴,而且还落后于与墨西哥有相同经济特征的国家。”墨西哥在研发方面的投资水平落后于韩国, 甚至落后于中国和印度。此外, 墨西哥出口加工业原材料国产化比重始终没有提高, 跨国企业所需的原材料 98 %依赖进口。墨西哥政府在技术转移上未对跨国公司做出更多的要求, 使得多数达成的技术转让项目只是生产商放弃多年的淘汰技术, 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 NAFTA 对墨西哥经济的正面效应。

事实上, NAFTA 提高了墨西哥给美国制造业提供低成本配件的能力, 但它不能使墨西哥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型经济体。墨西哥经济依然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 外贸部门和国内经济发展的相关性不高, 对内和对外经济的割裂很明显。墨西哥对美国出口产品的50 %是由客户工业生产的, 而客户工业几乎没有内销。其二, 经济增长依赖制造业, 尤其是汽车、电器产品和服装加工。加入NAFTA以 , 墨西哥希望改变国内制造业的局面, 实现出口升级, 但是这一情况不但没有改善, 而且还越来越糟。NAFTA生效10年后, 越来越多的美国投资者正在将目光转向投资环境更好的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中国已于2002年超过墨西哥 , 成为对美国的第二大出口国, 仅次于加拿大。

(三) 消极的影响

NAFTA 对墨西哥经济的推动作用毋庸置疑 , 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首先 , 墨西哥农业受到相当程度的冲击。墨西哥众议院发表的研究报告表明, 在加入 NAFTA后农牧业遭受了沉重打击, 而且随着2003年多数农产品关税的解除, 这一状况进一步恶化。报告说, NAFTA生效10年后, 墨西哥农牧业所占GDP的比重已由6.34 %降至5.5 %。具有竞争优势的蔬菜和水果的出口量仅增长了8%。与此同时, 美国出口到墨西哥的新鲜水果数量增加了2倍多, 棉籽增加1.6倍, 大米增加65 %, 高粱增加56 %。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公布的报告指出, 享受高额补贴的美国农产品如潮水般涌入墨西哥, 并在NAFTA生效10年中导致墨西哥130万农民破产。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一项研究表明, 自 NAFTA生效10年后, 墨西哥农作物种植面积缩减了400万公顷, 同期农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减少了 10 %, 而且这一状况随着农产品关税进一步降低而恶化。

其次, 墨西哥民族工业受到冲击。自1994年以来, 在美国和加拿大企业的强有力竞争下, 墨西哥大量企业陷入困境, 特别是占墨西哥工业90%的小企业, 根本无法抵挡美国的现代化大企业的竞争, 纷纷倒闭。据墨西哥全国小企业联合会估计, 1994~1995年, 墨西哥全国至少有7500家小企业倒闭。

最后, 墨西哥较低的环境保护标准使大量外资工厂涌入 , 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据美国塔夫茨 (TUFTS)大学一项研究显示, 墨西哥制造业产生的空气污染比NAFTA 签署前增加了2倍。NAFTA开创了在自由贸易框架内开展环境合作的先例, 建立了环境合作的主导机构, 允许成员国制定本国的环境标准, 并构建了一套争端解决机制, 处理贸易和环境纠纷。加入NAFTA之后, 墨西哥政府并没有按照原来的承诺提供足够的环保基建投资, 环保 方面的支出下降了45 %。另外,对其颁布的环保方面的法律监管也不得力。

可以说, NAFT给墨西哥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对墨西哥的影响应该是利大于弊。为什么如此众多的墨西哥人对 NAFTA感到不满呢? 原因之一是, NAFTA 的发起人对它的宣传过了头, 认为它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具有近乎神奇的作用。因此, 有的学者认为, NAFTA只是一项外交政策的胜利。事实上, 自由贸易协议不是发展政策的替代品, 而是更广泛发展框架中的一个独立要素。

抱怨归抱怨, 几乎没人认为 NAFTA 是个一无是处的废物。墨西哥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安德烈·斯·罗森塔尔说, “如果没有 NAFTA,我们的情况会更糟。”如果说NAFTA让人失望了, 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墨西哥政府没有很好地利用NAFTA带来的良机。美国首席 NAFTA 谈判代表卡拉·希尔斯说: “贸易不能直接为民众提供教育, 也不能直接为他们提供免疫或医疗保健服务。贸易所能做到的就是创造财富, 让政府对财富进行分配, 用来做必要的事情。”如果政府不对新的财富进行恰当分配, 自由贸易的好处很快就会失去。这就是墨西哥所面临的困境。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下篇......
 



参考文献:
《墨西哥的三次现代化浪潮》,曾昭耀,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对墨西哥经济的影响》,谌园庭、冯峰 拉丁美洲研究
《美墨加协定》对全球经贸格局的影响: 北美区域价值链的视角;洪朝伟、崔 凡 拉丁美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