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挑战现状

挑战是成就伟大的熔炉,没有经历过彻骨的痛,就很难获得深刻的见识。优秀领导者善于从错误和失败中吸取教训。

每家企业都离死亡很近,就连微软这样的巨无霸都「永远离破产只有18个月」——这是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在本世纪初的醒世危言。

科技加速度地让新技术不断诞生,让新公司不断崛起,让小人物一夜暴富一夕成名,让还没坐稳王座的“王者”皇冠落地……

杰出的军事领袖和一流的企业家不但不会被恐惧淹没,相反都是利用危机、利用恐惧的高手。英特尔(Intel)的“三驾马车”之一安迪·格鲁夫的一生充满了恐惧,历经纳粹阴影、右耳失聪、难民逃亡,以及英特尔公司无数次的灭顶之灾,但他把这种恐惧转化成了一种管理手段,影响了一代硅谷人。

心理学家发现,那些经历过高强度压力,却能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的人,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心态,成为“坚韧”(Hardiness),而这些挫折,则是全球型企业家修炼的必修课。

华为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遭遇危机,不断涅槃重生的历史。根据长期观察研究华为发展史的华夏基石合伙人苗照光的记录,2018年之前,华为至少经历了三次大的危机。

2001、2002年期间,华为遭遇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生死关头。在创立15年之后,华为第一次出现了业绩的负增长。对全员持股的华为来说,这简直是一场灾难,之前员工从来没有真的意识到自己投入到华为的钱有可能会血本无归,导致员工人心惶惶。

面对突如其来的经营危机,华为队伍出现了波动。有的员工要求退股,有的要求离职并且要求公司兑现股权,甚至还有人要求股权重组,华为还面临很多官司,任正非同时罹患抑郁症,可谓内外交困。

最终华为能渡过难关,靠的是运气的眷顾。美国艾默生公司那时进入中国,以约60亿人民币的价格购买了华为的通信电源业务,解决了华为的现金断流问题,将华为从濒临倒闭的窘境中解救了出来。

第二次危机发生在2008—2009年。那时,国家出台了新《劳动法》,规定在公司工作满十年的员工,可以与公司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华为基本法》开篇就提出,要把市场压力传递给每一位员工,使组织永远处于激活状态。华为人力资源的三项基本原则是: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工资能高能低。这是华为人力资源机制的核心,是永远坚持的三条底线。新出台的《劳动法》与此原则恰恰相悖。

为了应对这种状况,华为采取了一项措施——花了一笔钱买断了7000名员工的工龄,和他们重新签订劳动合同。这被媒体视为挑战《劳动法》,一时间沸沸扬扬。外界出现了很多质疑华为的声音,说深圳有两个血汗工厂:一个是华为,一个是富士康。

面对人心浮动,华为在内部展开奋斗者文化大讨论,以任正非为首的高管和员工面对面交流,用了一年多时间达成共识、稳定人心。 “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持续艰苦奋斗”等理念,就是这个时期确定下来的。

华为由此得以渡过这场人心危机。

第三次危机发生在2013年到2014年,这一次的危机来源于互联网的冲击。那个时候,“互联网思维”疯狂到可以颠覆一切的地步。在互联网冲击下,其他各行业都觉得过两天自己就要被淘汰,传统企业仿佛摇摇欲坠,危机四伏。

当时的任正非几乎处于被自媒体“围攻”的状态:任正非是不是老了?他还能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要求?甚至很多华为内部员工都认为华为的商业模式过时了,应该去做互联网。企业再次出现人心浮动的局面。

任正非告诫员工,要冷静应对互联网。他打了个比方:华为是修铁皮管道的,而互联网面的很多内容就像是水,水要依托管道才能输送。互联网是一项技术,本身并不制造新的东西,只是在改变制造的效率。有了互联网,房子依然是房子;车依然是车,也飞不起来;豆腐还是用来吃的,也变不成互联网豆腐。互联网越发达,越需要铁皮,越需要管道,而华为恰好就是做这个的。这种战略定力,让华为在互联网大潮的冲击下没有晕头转向,再次安然度过危机。

2015年,华为将一只伤痕累累的芭蕾舞者的脚作为形象广告推到世人面前,并引用了思想家、文学家罗曼.罗兰的一句话:“伟大的背后都是苦难”。《人民日报》为此发布评论说:“这其中有华为引以为豪的艰苦奋斗、以苦为乐的企业文化,也折射了中国品牌在海外筚路蓝缕、努力开拓的不懈精神”。

美国当地时间2019年5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将华为列入所谓“实体清单”,禁止美国企业向华为出口零部件和服务,企图扼杀华为。这是华为30余年的发展史上经历的第四次危机,也是最为凶险的一次。

面对超级大国泰山压顶式的全球合围,饱经风雨的华为没有乱了方寸。24小时之内,华为公司总裁办发布了致员工的一封信:

“公司在多年前就有所预计,并在研究开发、业务连续性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投入和充分准备,能够保障在极端情况下,公司经营不受大的影响。

时间将会揭开虚伪的面具,阴霾过后阳光必然普照。请大家坚定信心,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持续奋斗。任何艰难困苦,都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任正非指出:

“困难从来都是更大胜利的前奏、挑战更是坚强队伍的磨刀石,我们在极端困难情况下,要英勇奋斗,我们不能像一只病猫,等待着,幻想特赦。敢战方有前途、善战才能胜利……我们的队伍既要英勇奋斗,又要灵活机动,战争是产生名将的土壤,我们要不拘一格选人才,未来的领袖将在这场战争中诞生”。

在接受媒体采访中,他以二战中的一架被打得象筛子一样的伊尔2飞机来形容华为现在的处境:“我们现在也是千疮百孔,我们正在一边飞一边修飞机,争取能够飞回来。”

本文节选自知名国际业务实战专家、出海领航创始人 黄兆华先生所着【出海三部曲】第二部:《出海•征途-解码中国企业全球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