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你要不要全球化的问题,而是你如何全球化的问题”

- 哈佛大学  丹尼·罗德里克

吉利的全球化-从草根到殿堂

1886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发明汽车以来,全球汽车业已经驶过了130多年的历程。当前的汽车业,真正面临着“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无人驾驶、汽车互联和共享经济等新技术、新模式正在深刻地改变着这一“传统行业”。

最令全球业界瞩目的中国市场,更是这一场颠覆中的焦点。

在中国汽车业,吉利汽车似乎是一个“另类”的存在。即便是在同处杭州一城的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面对近年来吉利突飞勐进式的发展,也不由自主地发出以下三问:

“一个国有体制外的民营企业,如何在垄断行业获得一席之地?”

“一个几乎没有任何技术及市场资源的后来者,如何在汽车行业拼出一片天?”

“一个草根出身的商人,如何蜕变成具有现代汽车商业气质的企业家?”

答案之一就是全球化,吉利的发展之路,就是一条不折不扣的全球化之路。正是由于选择了全球化的发展道路,并在全球化进程中不断挑战自我,吉利汽车才完成了从草根到殿堂的经典逆袭,而跨境并购这个高难度动作已经被吉利运用得炉火纯青。

2006年,在吉利还很弱小的时候,就大胆收购英国锰铜控股19.97%的股权,开始了海外收购之路。这次收购,挽救了濒临破产的这家以生产伦敦标志性黑色出租车的企业,双方合作建立合资工厂生产伦敦TX4出租车。2013年,吉利控股收购了所有伦敦出租车公司的股权,接收了新公司的运营权。新工厂于2015年8月破土动工,首批下线的伦敦出租车TX5计划登陆英国以外的欧洲市场。

2009年3月,吉利收购了澳大利亚变速器公司DSI,使得吉利在汽车核心零部件领域有了更大的话语权。

2010年8月,吉利汽车以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沃尔沃汽车,获得沃尔沃汽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震动了全球汽车界。

在蛰伏了数年之后,2017年和2018年,吉利的海外并购节奏再次陡然加快。

2017年6月,吉利控股集团正式和马来西亚DRB-HICOM集团签署了最终协议。协议规定,吉利控股将拥有马来西亚国宝级企业宝腾汽车49.9%的股份以及路特斯51%的股份。

2017年11月,吉利控股集团宣布与美国Terrafugia飞行汽车公司达成最终协议,将收购Terrafugia的全部业务及资产。

2017年12月,吉利控股集团宣布与欧洲基金公司Cevian Capital达成一致,将收购其持有的沃尔沃集团8847万股的A股股票和7787万股的B股股票。吉利控股将拥有沃尔沃集团8.2%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持股股东,并拥有15.6%的投票权。

2018年2月,吉利集团宣布已通过旗下海外资金主体收购戴姆勒股份公司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一连串的海外并购组合拳看似不按常理出牌,但仔细探究,每一次并购行为,都符合吉利明确坚定的总体战略意图;每一次并购行为,都符合“总体跟随,局部超越,重点突破,招贤纳士,合纵连横,后来居上”的战略思想;每一次并购行为,无论在产业版图上,还是地域布局上,都在为长远发展布局谋篇。

20年来,吉利控股集团的全球化发展不仅仅带来了令人惊叹的业绩增长,其通过全球化实现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更是可圈可点。

产品升级

吉利汽车诞生的早期,有很长一段时间被视为无法登上大雅之堂的低端产品。

1998年,吉利的第一轮汽车“吉利豪情”诞生,价格便宜,但是粗制滥造。

2010年收购VOLVO汽车使其一举获得10个系列可持续发展的产品及产品平台,极大提升了吉利汽车的产品力。

2017年底,借助由沃尔沃汽车主导、沃尔沃汽车与吉利汽车联合开发的全新基础模块架构CMA基础模块架构和VOLVO全球统一的制造体系和质量标准,高端品牌领克汽车成功推出。

至此,吉利控股集团的产品家族终于实现了明显的体系化布局。“帝豪”、“远景”、“博系”产品构成的吉利系列产品,定位于主流汽车品牌;领克汽车定位于高端品牌,VOLVO汽车定位于豪华品牌。

技术升级

收购VOLVO汽车,让吉利的技术能力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吉利已经在杭州、宁波、哥德堡、考文垂和法兰克福建立了五大工程研发中心;在上海、哥德堡、巴塞罗那、加利福尼亚和考文垂设立了五大设计设计中心,研发人员超过2万人。

位于瑞典哥德堡市的欧洲研发中心(CEVT)充分发挥吉利和沃尔沃的优势与资源,联合开发全新的中级车基础模块架构和相关部件,满足沃尔沃汽车集团和吉利汽车集团未来的市场需求。目前CEVT拥有来自20多个国家的2000余名顶尖汽车工程师。

2017年,吉利发布“iNTEC人性化智驾科技”技术品牌,全力发展智能化技术,重点发力智能驱动、智能安全、智能驾驶、智能互联、智能健康五大领域。

2018年3月,吉利汽车发布吉客智能生态系统(GKUI),联合数十家合作伙伴,以开放、共享的姿态构建“全球价值协同共享体系”。

而收购美国Terrafugia飞行汽车公司,无疑是未来技术的探索和布局。

在重中之重的新能源汽车领域,通过吉利控股通过自主研发、沃尔沃投放Polestar电动汽车、投资新能源汽车共享平台曹操专车、与戴姆勒集团在电动车领域开展合作等多种路径,开展了全方位的落子布局。在不远的未来,当前布下的若干新能源棋子或将殊途同归,助力吉利新能源建立起全面的优势。

人才升级

汽车产业是典型的资金、技术、人才密集型产业,离开了全球顶级人才,打造全球领先企业就是一句空话。上个世纪50年代,正是大胆引入二战后从美军退役的“蓝血十杰”,美国福特汽车才真正走上了科学化管理的发展道路。

创立之初,吉利汽车就把“招贤纳士”视为公司的根本战略之一,目前在财务、研发、制造、营销、人力资源各领域都汇聚了一批全球顶级人才,这些人才正是保障吉利全球化战略顺利落地的关键保障。

位于瑞典哥德堡的中欧汽车研发中心(CEVT)由方浩瀚(Mats Fagerhag)一手创建。他曾是萨博的汽车研发总监。看到了吉利在并购沃尔沃汽车后的巨大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可能性,毫不犹豫地加入吉利。在他的带领下,CEVT历时3年研发出CMA模块化基础架构平台,满足从A级到B级的不同车型开发需求。目前,CEVT已从20余人团队发展成为拥有2000余人的全球汽车研发高地,吸引了大量来自宝马、大众、福特、通用等公司的全球顶尖人才。

战略升级

2007年5月,李书福发布《宁波宣言》,以此为标志,吉利控股开始实施战略转型。

不仅仅吉利控股层面极度重视战略规划,在收购了沃尔沃之后,李书福最先做的两件事之一就是授权沃尔沃董事会制定全球新战略。

早在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之前,1999年沃尔沃汽车曾经被福特汽车收购,那时的沃尔沃汽车董事会实质作用并不大,甚至被称作为“纸上董事会”,重要事项都是福特汽车总部迪尔伯恩的人直接做决策。一名工会代表这样描述沃尔沃过去的董事会:“(吉利收购)之前,董事会有瑞典人,也有美国来的英国人,但是他们很少讨论问题。每次来开董事会,感觉他们好像只是为了哥德堡的美食而来”。

吉利接手沃尔沃汽车之后,李书福提出了“放虎归山”计划,让沃尔沃不再是某个公司的某个部门,而是可以决定自己命运的独立运营的公司;沃尔沃的董事会也不再是一个“纸上董事会”,而是能够独立行使百亿美元投资决策的董事会。与此前不同,这一次沃尔沃以独立汽车商的身份为自己的未来绘制蓝图。

2018年5月1日, 李书福在自己的家乡台州日报上发表《向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致敬》一文: “这条路实在太艰辛,这条路也确实很诱人,这条路时而景色秀丽,时而乌云密布,我们勇敢地在这条路上参加了没有尽头的马拉松赛跑,虽然跑得腰痛腿软,浑身浸满汗水,有时还出现精神恍惚,不知所措,但前方的路依然神秘,勾起了我们无穷的想象,探索远方秘密的心情根本无法平静,已经扬起的创业风帆推动我们走向充满无限可能的汽车世界”。

本文节选自知名国际业务实战专家、出海领航创始人 黄兆华先生所着【出海三部曲】第二部:《出海•征途-解码中国企业全球化之道》